【原文】
司马光击瓮
温公童时与群儿戏于庭①。庭有大瓮(wèng)②,一儿登之,偶坠水内,群儿皆弃去③,公则以石击瓮④,水由穴迸⑤,而儿得不死。盖活人手段⑥,已见于龆龀(tiáochèn)⑦。今京洛间多为《小儿击瓮图》。
(《冷斋夜话》)
注释:
①温公:司马光,字君实,北宋陕西夏县(今夏县)人。著名的历史学家,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。政治上曾反对王安石变法。因他死后朝廷追赠他“温国公”的封号,后人就称他“温国公”,简称“温公”。庭:院子。
②瓮: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,大肚小口。
③弃去:丢下落水儿童跑掉了。
④公:指司马光。以:用。
⑤穴:孔,洞。迸:水急速地流出。
⑥盖:句首语气词,表示下面要发议论。活人手段:救人的本领。
⑦龆龀:龆和此都是孩子脱去乳齿,长出恒牙,即换牙,指童年。
⑧京:指北宋首都开封。洛:洛阳。为:这里是画的意思。
【译文】
司马光童年时,有一次跟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。院子里有口大瓮,一个小朋友爬上去了,恰巧掉到水缸里.了,那些小朋友都丢下他跑掉了,司马光却用石头把大瓮砸破了,水从破洞口里射出来,那个小朋友才没有被淹死。看来,司马光救人的本领童年时就显露出来了。现在京城开封和洛阳都画有《小儿击瓮图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