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者介绍】刘禹锡(772–842),字梦得,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。德宗贞元九年(793)中进士,官太子校书。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。革新失败后,被贬为朗州(今湖南省常德市)司马,十年后任连州(今广东连县)刺史,又转任夔州、和州、苏州刺史,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,世称”刘宾客”。
刘禹锡的成就是多方面的,哲学研究、散文创作与柳宗元齐名,并称”刘柳”。诗歌创作与白居易齐名,并称”刘白”。其散文简洁晓畅,说理透辟。诗歌立意高远,政治色彩浓厚。《竹枝词》、《杨柳枝》等是吸取民歌营养的产物,对后世有很大影响。作品收在《刘梦得文集》里。
【解题】这首七律选自《刘梦得文集》。永贞革新失败后,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,后又相继任连州、夔州、和州刺史。宝历二年(826),他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,这时白居易也从苏州归洛阳,两位诗友在扬州相逢。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:”为我引杯添酒饮,与君把箸击盘歌。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。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”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作答。
1. 酬,回答的意思,对方写一诗相赠,自己写一诗作答。
2. 乐天,白居易的字。
3. 扬州,淮南道扬州治所,即今江苏省扬州市。
【真题在现】(1)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作者是(刘禹锡),字(梦得),洛阳人,(唐)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,世称(刘宾客)。标题中的“乐天”是指诗人(白居易)。
(2)这是古代(酬赠)诗中的名篇。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(白居易)。
(3)这首诗感情浓郁,但前后基调不同,前四句(低沉愤懑),后四句(高昂乐观),前后形成鲜明对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