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原文: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注释翻译赏析

原文: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

【注释】

嗟夫:语气词,表示感叹,相当于”唉”。

予:我,代作者。

尝:副词,曾经。

求:探求。

古仁人:古代品德高尚的人。

之:的。

心:心思,思想感情。

或异二者之为: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。或,或许、也许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之,助词,的。二者,指前两段述”悲””喜”两种人。者,助词,用在数词“二”后,组成名词性“者”字结构。它的指称对象,见于上文。通常的译法是在数词与其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加进相应的名词和量词,指代前面的人或事物。(于)二者之为:介词结构后置,译时提到动词“异”之前。为,这里指心理活动(即两种心情)。

[翻译]唉!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,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,为什么呢?

[赏析]写作者的胸襟抱负,与友人共勉。这是全文的核心。”嗟夫”一词大有深意,绝不可少,议论由此展开。

【真题再现】请写出文中具体体现“二者之为”的两个短语,并说明“二者之为“所表现的胸怀与“古仁人”有何不同。(用原文回答)

答案:“忧谗畏讥”和“宠辱偕忘”。

二者之为: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”与“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”。古仁人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基础知识 » 原文: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注释翻译赏析

评论 抢沙发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