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

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
一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
阶段
时   间
原    因
特    点
产生
19世纪六七十年代
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
1.总体比较落后,资金少、规模小、技术差;
2.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,重工业基础薄弱;
3.地区分布不平衡,主要集中在上海、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 
初步
发展
甲午中日战争后
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、开采矿山的刺激;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,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“实业救国”的道路。
“短暂的春天”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
辛亥革命后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;
②“一战”期间,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,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
再度
受挫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
①“一战”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;
②国民党统治时期,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。
著名
企业家
张謇(状元实业家,大生纱厂);荣宗敬和荣德生——荣氏兄弟(纺织业和面粉业);卢作孚;侯德榜(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)
二、社会生活的变化
1.近代交通事业:19世纪70年代以后,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、电车、汽车、飞机等传入中国。  
作用:方便了人们的出行,促进了商品的流通,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
2.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
辛亥革命后,剪辫、易服、禁缠足、改礼节、改称呼,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;
②人们的饮食、服饰、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。
3.特点: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;总体上看,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。 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基础知识 »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

评论 抢沙发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